您的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员工风采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发布日期:2009-12-15

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同时要求全党同志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在组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首先要加深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概念和现实意义。什么是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要科学发展观?这些都是基本的问题,也是最基础的问题,需要全面、准确地把握。作为统领全局的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有十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哲学内涵,它的形成有其历史的必然。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事物总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世界是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发展观就是人们认识社会发展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是一定时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思想观念层面上的反映,是一个国家在发展进程中对发展及怎样发展的总的和系统的看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发展的观念,把事物作为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来看待,明确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然而,真正体现这一原理并指导人们正确进行社会实践的发展观并没有自动形成,也不会自动形成,它也是随着经济社会的演变而逐渐形成并不断完善的。

长期以来,传统的发展观一直统治着人们的思维。人们一直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发展等同或近似于经济发展,又将经济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并把经济增长率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唯一指标,为了追求高增长,人们对自然资源进行了掠夺式的开发,并造成了严重后果。这种片面追求高增长,只注重眼前利益,结果是牺牲了长远利益,牺牲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传统发展观片面注重经济效益,虽然其直接目的是为了追求人的利益,但实质上没有以人的利益为出发点,而是以局部的发展代替全局均衡的发展,这是一种非理性的发展观,体现的是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

回顾我国从新中国成立到今天60年来的建设历程,在发展观问题上,也经历了认识上的从初级到高级的演变过程。

建国初期在发展问题上,我们照搬了苏联的发展模式,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经济增长的发展战略上,实行重工业优先,这也恰好适应了新中国在工业化初期着重发展重工业的需要。这一时期的发展,重点放在了如何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实践证明,搬来的苏联模式忽视了生产力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不可避免地遇到了挫折。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做出了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开辟了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这次重要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实现了我国社会发展思路的第一次大变革。

1987年,经过改革开放近十年的建设实践,党的十三大对我国当时社会作了深刻的分析,系统地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条基本路线被称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基本路线的确定表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真正将“发展”置于发展观的核心,而这个发展,主要是指经济建设。

在实现了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树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发展观以后,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然而,由于这种发展观带有片面性,在经济大发展的同时,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并未协调跟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引起了社会结构上的失衡和功能上的失调。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入,各种问题的不断出现以及矛盾的日益尖锐,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迫切需要适应新时期要求的指导理论。

到了90年代,关于“发展观” 的思想出现了新的变化。变化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从经济增长发展观逐渐演化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观,二是从单纯注重GDP增长的发展逐渐演化到可持续发展。19928月,我国政府制定“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提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当代以及未来的选择。19963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条重要的指导方针和战略目标,并明确作出了今后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在可持续发展观指导下,我国在人口、卫生与社会保障、城镇化与人居环境、区域发展与消除贫困、农业与农村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能源开发与利用等社会经济各个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

 21世纪来临时,我国的改革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总结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各国发展中的有益成果,深刻分析了传统发展观的弊端,进一步揭示了发展的丰富内涵,开创性地提出了新的发展观。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其中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标志着我党关于发展观的认识,经过不断探索、实践和完善,已经走向成熟,形成了一种科学的发展观。

2007年,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明了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新的中国国情相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和阶段。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为我们正确认识现实世界和进行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只有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才能使我们真正转变旧的思想观念,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不断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发布日期:2009-12-15             投稿部门:办公室

法律申明 | 隐私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2013 江苏苏税迅通集团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3862号  技术支持:EPSO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中山东路288号新世纪广场A幢8楼 电话:025-84650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