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网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政策法规  >  财经要闻

让高标准农田成为“永久粮仓”

发布日期:2014-06-16

  今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要求,通过进一步突出扶持重点,优化建设区域布局和继续提高投入标准等举措,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作为财政支农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综合开发自1988年实施以来,通过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显著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实现粮食产量万亿斤的历史性跨越,促进粮食“十连增”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年开发高标准农田1.35亿亩 

  数据显示,2009年—2013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从165亿元增加到329亿元,五年共计投入1204亿元,年均增长18.8%。

  五年来,坚持以粮食主产区特别是产粮大县为重点,共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1.35亿亩,对612处重点中型灌区进行了节水配套改造,并积极支持东北4省区开展“节水增粮行动”,着力打造全国粮食核心产区。通过安排财政补助资金,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项目区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71.65亿公斤,约占同期全国粮食增产量的四分之一,为实现全国粮食生产“十连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做出了重要贡献。

  “项目布局向粮食主产区聚焦,资金安排向高标准农田建设聚焦。”过去10年间,中央财政共计投入13个粮食主产省农发资金939亿元,占中央财政农发资金总投入的63%。适应现代农业的新要求,从2009年起,农业综合开发率先启动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打造“永久粮仓”,新建2620万亩高标准农田。

  规划再造4亿亩高标准农田 

  去年3月,国务院批复了财政部上报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明确到2020年,完成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4亿亩。

  根据规划,4亿亩任务中,通过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入完成3.4亿亩,通过统筹和整合农业、水利等相关部门财政性资金完成0.6亿亩;完成1575处重点中型灌区的节水配套改造;亩均粮食生产能力比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前提高100公斤以上。

  据了解,《规划》中所指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应达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通畅、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综合标准。

  据介绍,《规划》实施后,可直接带动种粮农民亩均增收约200元,每年约有3200多万农民从中直接受益。同时,可以提高现代农业物质装备水平,有利于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促进专业化、标准化和集约化发展,推动项目区农业科技进步,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保护和改善农田生态系统,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中低改”与“高标准”并轨 

  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从2014年起,将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两类项目并轨,适当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亩均财政资金投入标准。允许将2003年(含)以前年度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范围予以更新提质。

  据介绍,今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将继续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包括将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两类项目并轨,适当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亩均财政资金投入标准;允许财政补助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进一步推进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等。要求各省将土地治理项目的财政资金,进一步向粮食主产县特别是纳入《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的800个产粮大县倾斜。实行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受益。继续加大利用贴息贷款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力度,用财政资金撬动金融资本,做大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认真落实科技投入政策,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的科学技术,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科技含量。

(来自:中国财经报)


苏ICP备12031610号  Copyright © 2008 江苏苏税迅通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 扬州市文昌西路283号金都汇商务楼901室 电话: 0514—87362078